傅抱石(1904-1965) 《金城圖》 111cm×62cm 傅抱石(1904-1965)是新金陵畫派的領軍人物,我國著名國畫大師。無論是山水畫還是人物畫,他的繪畫作品在近些年的拍賣市場上屢創新高。 他的山水畫以其獨創的抱石皴而聞名于世。人物畫雖然受顧愷之、陳老蓮的影響較大,卻又能蛻變運用,并達到了出神入化的繪畫效果。在創作人物上,以形求神,以神達意表現人物內在氣質。傅抱石先生人物畫的線條極為凝練,他的畫不同于傳統沿襲畫譜的畫法,勾勒中不僅強調速度、壓力和面積三要素的變化,還把山水畫的技法融合到自己的人物畫之中,一改清代以來的人物畫畫風,顯示出獨特的個性,是開宗立派的一代藝術大師。 《榮寶齋藏品系列展—近現代繪畫人物部分》展覽中有一張傅抱石所畫的名為《金城圖》的作品。此圖縱111厘米,橫62厘米,紙本設色。畫面上所畫的老者面色凝重,目光堅毅若有所思,嘴角稍下撇。一只手握住從空中垂下的柳枝,整個畫面虛實對比強烈。作品的左下方款識為:“金城圖 壬午十二月新喻抱石製于重慶”,下面一方印章為白文“抱石長壽”。很顯然這幅《金城圖》是傅抱石先生1942年12月在重慶創作的。他的著名畫作《屈原》也是出自這一年。傅抱石是借著描繪愛國志士的形象,來表達對侵略者的憤慨。 《金城圖》中這位氣宇非凡的老者,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東晉政治家、軍事家、書法家桓溫。據史書記載桓溫相貌出眾,他奇骨、碧眼、猥須,面有七星,酷似三國時的孫權。東晉時三次出兵北伐(伐前秦、姚襄、前燕),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,是一位了不起的軍事家。 《晉書•桓溫傳》上有這樣一段記載:“溫自江陵北伐,行經金城(東晉時丹陽郡乘縣地名)見少為瑯琊時所種柳皆已十圍,慨然曰:‘木猶如此,人何以堪!’攀枝執條,泫然流涕。”這段話是說,太和四年(369年),桓溫率步騎5萬北伐前燕,一路勢如破竹。經過金城(今江蘇江寧一帶)看見咸康七年(341年),年輕任瑯琊太守時種的柳樹,已長成十圍粗的大樹了。他手握柳枝,不僅感慨萬千嘆息道:“樹都長這么大了,人又能怎么樣呢。”他是在感嘆歲月流逝,許多理想抱負還沒來得及實現人已經就老了。這就是歷史上“金城柳”的典故。后世常作感嘆時光飛逝、世事興廢之典。 我們從《金城圖》中不僅看到了傅抱石先生高超的繪畫技能,更感受到了他強烈的愛國之心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