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夜無聲
●汪方勇
父親三周年祭祀期間,忙著應酬親戚,一直壓制著自己的情感。晚上靜下心整理父親的遺物,思念象潮水一樣涌來,愛重情深,想起父親,心,變得分外沉重。
我的父親汪祖華,1937年10月15日出生在睢縣澗崗鄉靳營村。我的祖父解放前當過小學教員和校長,父親兄弟兩個,四個姐妹。受祖父熏陶,父親兄弟姊妹知書明理,聰慧靈通,但家境貧寒,無力供養他們都上學讀書,單讓父親走上求學之路。父親深知家庭的不易,學習刻苦,勤勉上進。記得父親提起高中時,因為吃不飽飯,餓得小腿肚子浮腫,為了在學校開飯時能多喝一碗免費的面湯,父親養成了吃飯快的習慣。冬天放寒假父親下著大雪回家途中,連餓帶凍暈倒在路上,幸虧被奶奶尋上背回家中。
1961年在南陽醫專學習的父親
父親高考時成績優秀,自小喜愛果樹的他原想報考一所農林大學,在那個非常的年代,因家庭成分高,只能選擇進入南陽醫專學習。父親和我提起這段青春時光說,那時也很滿足,因為終于能吃飽飯了,他和同學們一起去確山深山老林采集藥材是最幸福的往事。
年輕時的父親和母親
父親和母親的相識,是經人介紹定下媒妁之言,父親南陽醫專畢業后分配到上蔡縣工作和母親成家。前些時候看了張藝謀導演的電影《我的父親母親》,我被影片中那個年代淳樸純真的愛情深深打動,分明看到了父母年輕時的身影。我翻出父親的影集找到他們年輕時的照片,父親文氣俊朗,母親娟秀清純……。
1970年父親(前排左一)和同事合影
在上蔡,父親工作了20多年,把一生最好的時光留在了這里,三個姐姐和我在這里出生。父親先后在楊集、蔡溝、崇禮、邵店公社衛生院工作。母親是農村戶口,我們家是當時所稱的“一頭沉”,家庭經濟拮據,糧食不夠吃時,要靠父親朋友接濟度日;叵脒@段歲月,父親動情的說:“我是靠背朋友送的紅薯干把你們養活大!”。父親工作認真負責,業務扎實,靠著實干苦干和優異的工作表現,使母親轉為國家正式職工,吃上了“商品糧”。那張母親轉正、且改變了我們一家命運的文件,父親珍藏了畢生。
1973年父親和我
1977年全家照
我上小學時,父親調入上蔡縣人民醫院任傳染科主任,這是父親事業達到巔峰的時候,當年傳染病流行“乙腦炎”,大都是兒童患者,死亡率很高,父親潛心專研治療方法,有效醫治了患者,控制了病情蔓延,被省地衛生系統評為先進工作者。當時是改革開放初期,落實知識分子政策,父親出席駐馬店地區首屆科學技術大會受到表彰,此后連續多年擔任上蔡征兵體檢主任,F在上蔡許多童年患過“乙腦炎”,或當過兵的五零后、六零后至今依然記得父親。成為縣城名醫的父親豁朗曠達,為人誠摯,喜好交朋結友,若遇有困者,常常主動相助;遇人有求,更是慷慨應允,熱情相助。
1984年父親回睢縣探家,當年幾個高中的同學和同鄉也當上了領導干部,紛紛挽留父親回鄉工作,父親想想落葉總要歸根,關鍵是考慮我的成長,于第二年調回睢縣人民醫院工作,我的堂兄、大姐留在了上蔡成家。
1978年父親母親和醫院實習學員合影
上蔡,是父親一生朝思暮想、淚眼相望的第二故鄉,也是鑲嵌著我童年所有回憶、我和姐姐生于斯長于斯的故土,我們家在這座縣城留下了太多不舍的情感。我的發小,姐姐的同窗好友至今聯系著,每次去上蔡有時間都要見面一敘。大姐不幸2006年因病去世,永遠留在了這片土地上。2018年父親離世前神志不清,出現幻覺,指著外面問我:“勇,這不是在上蔡嗎?”。
父親的一生是重情厚義的一生。他對親人愛,對爺爺奶奶、姥姥姥爺孝順體貼,爺爺去世后,他把奶奶接到上蔡膝前盡孝。父親和母親夫妻恩愛,相濡以沫,同甘苦共患難。在父親的兄弟姐妹眼中,父親是風雨飄搖的貧寒之家的“頂梁柱”,他甘于擔當,竭力顧家。父親曾說,我是咱家的消防員,誰有困難幫誰。參加工作后,父親每月都給爺爺奶奶、姥姥姥爺或需要幫助接濟的親戚寄去錢和糧票。父親對我們姐弟嚴管厚愛,言傳身教,要求我們崇尚知識,做強本領,不攀附權貴,靠自己能力立身立命。父親對晚輩關心幫助,培養教導。我的堂哥、表哥、表姐、表妹、表弟們等同輩親戚都非常敬重父親,經常來家里探望他,逢年過節家里更聚滿了親戚。父親和同學朋友同事以心相交、以情相交、以誠相交,他與人交往,總是推心置腹,人情交涉,不計得失。若吃小虧,從不耿耿于懷,每有仇怨,亦不念及隔夜,而是豁達置之。父親堅守醫德,視患者如親人,熱情親切,遇到家庭貧困的病人,更傾心傾力治療。
父親去世后,我通知了所有的親朋,唯獨忘記了告知父親生前好友。2019年,他最親密的同學、在北京生活的陳傳勇叔叔撥通我的電話,問父親怎么聯系不上,得知父親已離開人世一年的消息,傳勇叔在電話那頭聲音哽咽、悲傷不已,我為自己的疏忽和不懂事深感羞愧和自責。
1992年父親和病中的母親
父親的一生是堅韌勞苦的一生。1992年,母親患病偏癱在床,父親不離不棄,端屎端尿,體貼入微,日夜操勞。而我又將從部隊復員歸來,找工作、蓋房、結婚都要用錢,生活壓力讓父親愁眉不展,日漸消瘦。1993年我復員后患上了皮膚病,父親每晚親手給我全身涂抹刺鼻的藥膏,給我講述飽受困苦磨難的爺爺奶奶、自強不息的姑姑和叔叔的家族往事,勉勵我奮斗進取。1994年,父親在上蔡工作過的醫院邀請他回去坐診,情急之下,父親不顧職稱的晉升,提前辦理退休手續,帶著病中的母親返回上蔡工作。父親給我寫信說,回到上蔡見到許多老朋友老同事很親切很溫暖,收入也可以,為了多掙點蓋房的錢,一向有午睡習慣的他甚至中午都不休息,大冬天俯在桌上打個盹。接到信我的眼淚直落。
1995年全家福
1997年母親離世,留下了孤苦的父親,父親一下老去許多。我在事業上已能立足,不忍心讓父親在外顛簸,勸說父親回到家中一起生活,盡心盡力陪伴他安度晚年。
2005年父親在嵖岈山
2010年父親和二姑、姑父在黑龍江蘿北中俄界河
2010年父親在北京
2011年父親和叔父叔母在黃河游覽區
2012年父親和二姐、三姐在徐州
2012年父親和孫輩在白云寺
2013年父親在桂林漓江
2015年父親在西安
2017年父親在北京
2017年父親在北戴河
俗話說:“家有一老如有一寶”。 父親是家里的中心和依靠,有他在身邊,心里總感覺有了偎依而踏實。兒子打6歲就和爺爺睡一個房間,從小每晚在爺爺講的故事中睡著,一直到上了初中。家里整天客人不斷,親戚們不斷來瞧他,三姑、四姑隔一段都包上父親愛吃的素菜包子送到家里來,家里熱熱鬧鬧。父親熱心腸愛操心,親戚家的事都愛過問,誰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學或有了喜事,他都高興;誰家有困難,他都一如既往盡力幫助。
父親晚年發表的文學作品集
父親的書畫作品
父親熱愛文學,文采出眾,書畫和詩詞作賦也很有功力。正是在父親潛移默化的影響下,我走上了文字寫作之路。父親晚年每天堅持寫作,先后發表了兩本文學作品集。父親愛好旅游,每年我和姐姐都抽出時間陪他出去轉轉。每次旅游歸來,父親總會寫出優美的游記。為排遣寂寞,父親癡迷上了彩票,他常說:“我要中了大獎,讓家里的親戚都過上好日子”。
父親中年喪妻,晚年喪女,經歷了人世間的種種磨難。但父親沒有屈服于命運的捉弄,用堅強的靈魂,堅強的身軀為我們遮風擋雨。父親是我們這輩子的驕傲和依戀。父親一生清貧,盡管沒有給我們留下什么物質財富,但卻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,夠我們受用一生。
三年來我們時常想起父親,想起父親為我們成長所做的一切,想起父親晚年患的疾病和痛苦,父親走了三年了,但父親給我們的愛是我們永遠不會忘記的,父愛是一座山,漫長人生路上給了我們無盡的關愛。父親走后,我和姐姐及親戚的心貼得更緊了,更懂得了珍惜親情。
父母在,人生即有來處;父母去,人生只剩歸途。父母在,仿佛有一堵墻擋在那,看不到死神,看不到害怕,總覺著有安全的傘罩著。父母一沒,直面死神,開始能清晰看到人生的盡頭。當父母都去世后,才頓失了人生的歸屬,沒有了他們的關愛與分享,成功和收獲讓我更孤獨,許多地方都讓我觸景傷情……因為我永遠難以再見護著我的雙親。
2017年8月21日父親離開人世的最后時光
欲行孝悌陰陽隔,魂夢相隨靜夜聆。記不清多少次夜落夢枕,父親就在眼前,慈愛的正和我說著話,卻飄然而去,我急忙追去,直追到夢醒,惟有淚水浸濕枕巾。原來,父親已遠遠的去了……。
|